-
-
追思丨厲以寧:中國工業化階段尚未完成
2月27日,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教授與世長辭。 厲以寧教授不僅是經濟學界泰斗,更是經濟體制改革的先鋒:厲教授關于股份制改革、所有制改革等重要的經濟理論創新,為我國國有企業改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理論貢獻。
作者: 來源: 時間:2023-02-28
-
-
毛振華: 警惕疫情沖擊下的非金融企業與居民部門縮表風險
2020年以來,疫情導致中國經濟兩次探底,當前依然是制約宏觀經濟運行的重要變量。展望2023年,雖然經濟運行仍面臨壓力與困難,但經濟修復中的積極因素仍存,疫情也正朝著可預期的方向演進,隨著積極因素不斷增多,疊加今年經濟增長的較低基數,明年宏觀經濟增速或能回升至5%左右。
作者:毛振華 來源:中誠信國際 時間:2022-12-10
-
-
宋曉梧 |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編者按:一段時間以來,社會上對于共同富裕有一些模糊認識。如何理解共同富裕?如何實現共同富裕?我院主持編寫的《2021中國改革報告》認為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階段,中央突出共同富裕,絕不是回到平均主義大鍋飯,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是當前實現共同富裕的主攻方向,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F摘編,供參閱。
作者:宋曉梧 來源:《2021中國改革報告》 時間:2022-06-02
-
-
黨國英:鄉村振興依賴什么樣的城市化?
編者按:在國家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后,我國開始進入鄉村振興的全面發力階段。如何理解鄉村振興與城市化的關系?怎樣實現城鄉融合發展?我院主持編寫的《2021中國改革報告》圍繞鄉村振興依賴什么樣的城市化展開了精彩分析?,F摘編,供參閱。
作者:黨國英 來源:《2021中國改革報告》 時間:2022-05-25
-
-
劉亞東 :抓住科技體制改革的“牛鼻子”!
編者按:隨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科技創新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戰場。在此背景下,如何把握全球創新競爭的主動權?我院主持編寫的《2021中國改革報告》指出,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時期內,要繼續發揮科技體制機制改革作為推動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牛鼻子”的作用,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F摘編,供參閱。
作者:劉亞東 來源:《2021中國改革報告》 時間:2022-05-13
-
-
蘇利陽 | 深入推進“碳中和”治理體系的改革建議
編者按:2022年,“雙碳”再度成為全國兩會的熱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也是一項長期任務,既要堅定不移,又要科學有序推進。我院主持編寫的《2021中國改革報告》認為實現“碳中和”需要一種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發展模式,需要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有效互動,并對如何深入推進“碳中和”治理體系的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議?,F摘編,供參閱。
作者:蘇利陽 來源:《2021中國改革報告》 時間:2022-05-13
-
-
唐本忠院士:從中國原創到中國智造
5月27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院長唐本忠做客科技創新院士報告廳,圍繞“聚集誘導發光:一個嶄新的科學概念及其蘊藏的巨大商機”做了精彩演講,并與線上線下近20萬聽眾進行了交流互動。
作者:唐本忠 來源:科技院士報告廳 時間:2022-07-08
-
-
王小魯 | 關于反壟斷與創新的探討
編者按:近來,“反壟斷”一詞頻繁進入公眾視野。但對于反壟斷的理解,各界還存在不少模糊或各不相同的認識。反壟斷到底反什么?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認為:當前行政壟斷是主要危險,反壟斷不能避重就輕。同時指出,要把壟斷競爭與壟斷相區別,避免妨礙技術創新。
作者:王小魯 來源:愛思想 時間:2022-07-08
-
-
劉遠立丨國家公共衛生體系的現代化:改革與發展建議
編者按:在與新冠疫情長達兩年的對抗中,我國在常態化防疫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面對當前我國疫情零星散發,甚至局部聚集發生的狀況,早期疫情防控中積累的經驗教訓依然值得借鑒。我院主持編寫的《2020中國改革報告》在總結中國疫情防控經驗與挑戰的基礎上,對如何高效推動國家公共衛生體系的現代化建設提出了相應的改革與發展建議?,F摘編,供參閱。
作者:劉遠立 來源: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 時間:2022-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