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振華: 警惕疫情沖擊下的非金融企業與居民部門縮表風險
2020年以來,疫情導致中國經濟兩次探底,當前依然是制約宏觀經濟運行的重要變量。展望2023年,雖然經濟運行仍面臨壓力與困難,但經濟修復中的積極因素仍存,疫情也正朝著可預期的方向演進,隨著積極因素不斷增多,疊加今年經濟增長的較低基數,明年宏觀經濟增速或能回升至5%左右。
同時,宏觀經濟雖然或將逐漸向常態化回歸,但仍需高度警惕非金融企業與居民部門資產負債表的收縮風險。
今年以來,病毒演化出現隱匿性及傳染性更強的特點,防控難度更大,與之對應的防控措施更加嚴格廣泛,對經濟的沖擊面更廣、持續時間更為持久。
從今年前10個月的宏觀數據來看,工業生產雖具韌性但疫情擾動下有所走弱,服務業生產低迷態勢不改;穩增長政策支撐下基建投資雖保持較高增速水平,但房地產投資下滑拖累整體投資;疫情散發下居民消費能力和意愿低迷,消費持續疲弱;全球復蘇進程放緩及海內外疫情防控政策差異對出口帶來挑戰。
此外,當前我國通脹風險短期弱化,但海外通脹水平高企以及我國貨幣供給長期高增長背景下仍需警惕潛在通脹壓力,且疫情影響長期化之下微觀主體經營情況顯著惡化,生產經營壓力也有所加大。
不過,雖然面臨壓力與困難,但經濟運行仍有積極因素支撐: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正朝著可預期的方向演進,防疫政策科學性、精準性將進一步提升;穩定房地產政策持續加碼,房地產市場硬著陸的壓力減弱;高技術制造業保持較高景氣,持續注入新的增長動能;宏觀政策持續穩增長,政治周期轉換也將為經濟增長注入活力。2023年經濟增長或將好于今年,全年或增長5%左右,持續向常態回歸。
需要重點關注疫情沖擊下的各部門資產負債表演化,尤其是需要警惕非金融企業與居民部門的縮表風險。疫情發生以來,經濟增長放緩、實體經濟疲弱疊加穩增長政策發力,各實體部門資產負債表發生了新的變化,值得高度關注。
從非金融企業部門來看,預期偏弱、信心不足帶來投資擴產意愿低迷,存在縮表可能性,需要警惕經濟下行期企業部門債務過快收縮帶來的風險。
在非金融企業中,仍需重點關注房地產行業的縮表風險。伴隨穩房地產政策的密集出臺,房地產政策底逐步得到確認,但房地產仍面臨漫長的去庫存過程,包括房產的庫存和土地的庫存,土地財政將逐漸弱化,依賴房地產作為拉動經濟主引擎的時代已經過去,仍需警惕房地產行業債務風險向其他領域擴散。
從政府部門來看,我國地方債快速擴容,顯性債務風險上升,但仍然低于60%的國際警戒線,隱性債務風險雖然隨著防風險措施的推進有所緩釋,但仍然處于高位,需高度重視。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財政收支壓力加大、土地財政弱化背景下,需關注償債壓力較大的弱資質區域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從居民部門看,受房地產市場低迷、疫情沖擊之下居民謹慎性動機增強影響,2020年以來居民部門杠桿率持續波動回落,這是金融危機以來首次出現這一現象,需要關注房地產行業風險演化、就業壓力持續對居民資產負債表的影響。此外應注意,受此前“三條紅線”等嚴監管政策影響,房地產行業信用風險持續釋放,去杠桿下房地產行業風險尤為突出。
面對資產負債表收縮等經濟運行中存在風險和困難,政策需統籌發展與安全,動態調整應對挑戰。一是持續優化和調整疫情防控政策。落實好現有政策,嚴防地方層層加碼,提高疫苗技術和接種率,優化醫療體系防止醫療擠兌等。
二是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提高地方發展經濟的積極性。二十大報告提出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意味著2021-2035年的實際平均增速要達到5%之上,才能在2035年實現人均GDP達到3萬美元??紤]到2022年是地方政府換屆后的第一年,政治周期轉換之下地方政府應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疫情防控、經濟發展、兜底民生等多目標之中發展經濟仍是核心。
三是加大穩增長力度,防范資產負債表衰退風險。一方面,財政政策發揮主導作用,財政支出要保持一定力度,避免“借款人消失”;另一方面,貨幣政策配合財政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通過降低實體融資成本及結構性措施引導寬信用,避免企業、居民過度去杠桿。
四是“先立后破”,持續深化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舊動能的退出要循序漸進,避免房地產市場硬著陸,新動能的培育要提速,對新經濟、新業態包容監管,加大金融支持。在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做到有序穩妥銜接的同時,要繼續堅持擴大內需、刺激消費,且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補短板,注重“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擴大產業鏈安全,落實中國式現代化。
五是推動就業優先戰略,防止勞動參與率過快下降。疫情沖擊之下勞動人口加快退出勞動市場,加劇家庭消費意愿偏低以及預期走弱,“二十大”報告中也提出就業優先戰略,需要從增量與存量、需求與供給等多角度齊發力促進就業。
最后,經過多年發展,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居民都積累和具備了一定經驗和能力來應對危機,從全球范圍來看,很多國家也都在經歷過危機和調整后煥發了新的生機。從經濟規律上來看,不破不立,危機也是資源重新配置后一個新上行期的開始。
當前中國已經步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市場規模優勢依然突出,且隨著中等收入人口擴大、城鎮化率提升,市場拓展仍有空間,經濟仍具備較高活力,數字經濟和產業升級進一步融合,綠色經濟轉型也蘊藏巨大投資機會,對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仍應保持信心。